作者 | 毒Sir
(資料圖片)
本文由公眾號「Sir電影」(ID:dushetv)原創。
擠擠擠。
這個五一怎么比春運還擠。
圓明園門票售罄,上海虹橋火車站當日車票全部售空……
因調休打亂兩周作息,只想在家躺平五天。
實在想要出門輕松消遣一下怎么辦?
可以預想到,很多人會把目光投向電影院。
五一檔新片,開整。
Sir今天就從最多人想看的這部開始——
長空之王
軍事題材,這幾年不罕見。
但這部電影展示的是尖兵中的尖兵,王牌中的王牌——
空軍。
想要拍出空戰中的真實感和專業度,也要比常規兵種難上數倍。
中國影人們一直在突破,但對于觀眾來說,能在大銀幕觀看飛行之驚險、壯美的機會,還是太少了。
不少看過的朋友表示“燃”“超出預期”。
大場面。
是基本的。
片中還有特別的主角。
多特別?Sir先賣個關子。
是他們,讓前線的戰友,能夠無憂慮作戰。
在影院里,感受那份凌云之志,氣貫長虹。
這也是當下中國觀眾普遍的需求——
僅僅是特效,已經顯得空洞。
觀眾更想感受到,填充在大場面中的情緒內核。
01
長空萬里。
云層重重疊疊,靜謐、神秘。
我們坐飛機時,總會透過無法開啟的小窗,遙望那難以企及的幻夢。
但那夢幻之處,卻是今天的主角們幾乎每天都會走幾遭的地方。
飛行員雷宇(王一博 飾)。
剛剛拿過“金頭盔”,年輕氣盛。
(注:“金頭盔”是中國空軍設立的飛行技能競賽獎項,每年授予10名獲勝的飛行員“金頭盔”稱號)
一次執行任務。
直迎上外國隱身戰機的挑釁。
返航時,發動機熄了火,在幾乎完全失控的情況下,緊急迫降……
結果他藝高人膽大,竟然化險為夷。
一眼,被前來挑好苗子的張挺隊長(胡軍 飾)相中。
選他做試飛員。
張挺是西部某基地試飛小隊的隊長。
人糙,嗓門大。
教育起丟失了珍貴的飛行數據的隊員。
誰tm不是爹生娘養的,哪個不金貴啊
但你是個軍人啊
嚴厲,卻又慈愛。
喊隊員們上家里吃飯,給大家介紹媳婦,說的是:
嚴重介紹一下啊江雨珍同志
你們的嫂子 我的鐵桿僚機
(請自行找出不恰當用詞)
業務能力,無人不服。
末日般的沙暴天,他穿越黃沙,穩穩降落。
新一任首席試飛員,他是不二人選。
雷宇一開始對他的邀請不感冒。
原因很簡單——
上一線,才夠過癮。
但對于這種愛冒頭的小年輕,張挺開出一個條件輕松拿捏——
你跟人家隱身戰機近距離地接觸過
但是咱們的你還沒有見過
來試飛 就有機會
最新、最神秘的國產隱形戰機,雷宇這個熱血青年不可能拒絕。
但他一來,就帶來了火藥味——
鄧放(于適 飾),拿過三次“金頭盔”,本來對試飛員的資格胸有成竹。
但最近一次,卻輸給了雷宇。
這能心服口服?
“瑜亮”一相見,就是劍拔弩張。
還有高英?。ú封?飾)、童敢(王子宸 飾)、夏鵬飛(翟宇佳 飾)、黎曉航(蘆鑫 飾)……
因表現優異,被選來的各地人才。
無一不躍躍欲試,想把基地里各式各樣的飛機們,飛個遍。
所以,啥是試飛員?
專門擔任飛機飛行試驗任務的飛行員。
大白話版:
把飛機開到各種極端情況里去,再把它的性能測試結果帶回地面,以找出設計上的漏洞。
以身試險。
用真實的經驗和數據,告訴前線的戰友:
別怕,這飛機,咱試過,能扛。
02
注意這個詞。
極端。
啥是極端?
還記得咱們高考前的??紗?。
老師每次都會強調。
??荚诫y,題掌握得越好,高考就越容易。
不太恰當地對比一下,就是做一份奧賽難度的高考卷,還得拿滿分。
只是,擱試飛員身上。
卻不是一張試卷、一支筆的事兒。
而是要押上性命,負起使命。
挑戰極限,飛出極限數據。
你以為飛機要盡量平緩著飛。
不,他們就得飛出個“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快速拉桿,使機頭仰起超過90度。
短暫形成機尾在前,機頭在后的直線飛行狀態。
確保飛機在超過失速迎角后,仍然可操縱。
戰爭片里。
我們看飛行員們撂炸彈撂得爽。
試飛員們要考慮的卻是,投彈之后,空彈艙里瞬間形成的氣流,會不會引發致命損害。
還有惡劣的天氣、鳥群……
每一次,都是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因為,險情過后,飛機很有可能就壞掉了!
車子在路上
壞了還能修一修
飛機在天上
壞了怎么辦
觀影時,你會頻繁聽到“發動機失效”“雙發失效”這些詞。
還有空中停車、失速尾旋、失控、熄火……
但你以為這已經是頂級險情?
想得倒好。
這才剛剛開始……
看他們打這場“沒有硝煙的仗”,如同坐過山車。
單單是隔著銀幕看,就讓Sir直冒冷汗。
可膽大、心細、抗壓、職業,還不夠。
他們還得是“會飛的工程師”。
帶回來的數據,不是交給地面科研人員就完事兒了。
他們還會提出改善意見,參與新機設計。
嫻熟的飛行技術、過硬的知識儲備、豐富的經驗、智慧的大腦、強健的體魄、強烈的責任感。
每一項,都得是滿分。
因為錯一項,可能就是命懸一線。
然而,試飛員,這群高精尖戰斗機背后的功臣。
卻是鮮少站在聚光燈下的群體。
這一次,在劉曉世導演的鏡頭里。
修長的機身劃出漂亮弧線。
在碧海藍天間之間,與風競逐。
提速、爬升,宛如變奏曲。
沖破云層,輾轉騰挪,又是速度與激情的交響樂。
鏡頭拉近。
面罩遮住年輕的面龐。
卻遮不住緊繃的表情。
劇烈、急促的呼吸。
猩紅的雙眼。
那一聲聲密集的“撞山 撞山”提醒。
任誰聽了,不捏一把汗?
Sir最愛看的,除了試飛員們搏擊長空的硬核之美。
還有他們的日??己?、培訓。
在高速旋轉的儀器里答題。
各種體能訓練。
充滿新鮮感的鏡頭里,是精準與力量在極限上的結合。
日復一日的訓練留下硬朗、健美的線條。
鏡頭之外。
影片的預告、花絮里。
Sir更動容于故事的真人主角。
1997年6月,試飛員李中華向世界最頂尖飛行員才能完成的高難度動作,“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發起挑戰。
成功。
1998年,我國首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機殲-10首飛。
首席試飛員雷強對飛機總設計師宋文驄說。
只要飛機不是在空中就爆炸了
只要飛機能控
我就一定給你想辦法
把飛機給你摔到跑道上
我讓你知道 咱們這十幾年 錯在哪
“試飛英雄”黃炳新。
在36年的職業生涯里,遭遇過30次重大險情。
但是他沒有一次“跳傘求生”。
每一次,都把飛機安全地“救”了回來。
當飛機走出設計圖。
他們最先把鋼鐵巨獸飛上藍天。
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的背后。
離不開這群“極限挑戰者”一次次戰勝死神的功勛。
03
主角們如何在崢嶸里成長,Sir不劇透。
再說幾處讓Sir難忘的細節吧。
一塊懷表。
這是張挺的寶貝,走哪都帶著。
表,意味著精確。
于試飛員而言,便是專業。
每一次執行任務時,它都是他護身符一般的存在。
指引著他,做出精準的判斷。
這塊表第一次出現,是他去雷宇所在的基地挑人。
掐表算著,這個自信的青年。
要怎么在引擎熄火時,絕處逢生。
表,還意味著意志。
想要飛出極限數據,就取決于,在最危險的時候,再扛它這幾秒。
但這一塊,又不僅僅是一枚金屬物件。
它是張挺老戰友的遺物。
在老友的生命里暫停。
又在張挺的生命里得以延續使命。
而一代代試飛員們的更替,又何嘗不是使命延續的過程。
一片墓碑。
墳墓,意味著死亡、代價。
在蒼涼的西部景色里。
紀念碑如利刃般高聳沖天。
無聲地記錄著我國航空事業從零起步的血淚。
張挺帶領試飛團隊去掃墓時,鏡頭里墓碑的近景。
是需要記得的一個個名字,一張張照片。
后來,在俯瞰的全景視角里。
我們才看到一整個莊嚴、肅穆又質樸的烈士陵園。
這一近一遠,一窄一闊。
便是試飛員們恒久不散的誓言。
如果說,懷表是于個體,“試飛的重擔不會因為退縮而改變,它總要有人站出來扛下。身為試飛員不能輕言放棄?!?/p>
這陵園則是于集體,是用代價換來每一代新的試飛員,都以更科學、安全、高效的方式。
駕駛新型戰機,迎接新的挑戰。
還有一封信。
也許每一位試飛員,都會早早準備好給摯愛之人的遺書。
這并非是決心赴死。
而恰恰是銘記熾熱,擁抱生命。
試飛員,從來不只代表他們自己。
身后,是牽掛的家人。
張挺的兒子,每天都會在教室走廊,眼巴巴盼望爸爸平安歸來。
而雷宇,只能對著期望他安穩度日的父母說:
兒子不孝
對不起
《長空之王》,頌揚著他們的英勇。
卻也沒有回避他們的脆弱。
更沒有漠視代價的沉重。
我們看到他們的懼,和慌。
曾經敢在十幾秒的瞬間緊急迫降的勇敢青年。
也會在從未見過的危機面前慌神。
也看到他們戰神表面下的平凡肉身。
盡管有著鋼鐵之軀包裹著。
可遭遇高空中的鳥群,仍能瞬時機毀人傷。
在未知的自然面前,人類必須敬畏。
還看到他們在高強度的工作之外。
業余生活里,青春的萌動。
其實,早在1981年,我國曾拍過一部試飛員題材的電影《螺旋》。
彼時,沒有高清的場面、炫酷的特效。
鏡頭里,簡陋的殲-7和空對空導彈。
在當時,已足夠振奮人心。
那時的觀眾,或許難以想象。
在那之后,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
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成功。
而如今,試飛員的故事,能以這樣的方式在大銀幕上呈現。
擴展到歷史的維度。
航空事業發展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向獨立自強的過程。
從晚清的馮如制造出我國第一臺飛機,卻沒有能夠靠此改寫國運。
到后來舉國在列強環伺里艱難求存。
再到于一窮二白中,一代代人前赴后繼。
再到今天。
這一聲“長空之王”,絕非自夸。
這127分鐘的故事,是對一代代空中勇士莊嚴的敬禮,也是最燃的一次呈現。
你們的付出,不會被忘記。
他們的壯舉,將久久鐫刻在天空。
本文由公眾號「Sir電影」(ID:dushetv)原創,點擊閱讀往期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