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的展柜燈光下,一件青花瓷盤散發著藍白相間的光澤,疏密有致的葡萄紋在盤中心環繞生長,紋理細節清晰可見。這件燒制于約600年前的宣德青花葡萄紋菱口盤,吸引了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紹夫卡特·沙穆拉托夫的目光。
4月18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市,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沙穆拉托夫在古窯民俗博覽區觀察制作好的瓷坯。新華社記者李麟寅攝
(相關資料圖)
“這種(花紋)在我的家鄉很常見!”看到熟悉的紋飾,沙穆拉托夫十分驚喜。
在御窯博物院內,有不少中亞文化的印記,時光變遷在瓷器上清晰浮現。
駝鈴聲聲,使團踏沙西來,將異國物產帶入中國。葡萄作為西域代表性作物,在華夏土壤中生根發芽,被皇室視為奇珍異果。中亞地區流行的葡萄紋亦傳入中國,被官窯、民窯廣泛用作瓷器裝飾。
4月19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市,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沙穆拉托夫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內觀賞瓷器。新華社記者李麟寅攝
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出土的瓷器見證著中國與中亞如葡萄藤蔓般開枝散葉的密切往來。明朝鄭和下西洋,大批東方瓷器隨之進入中亞、南亞、西亞、北非,沿線的異域文化符號也來到中國的窯廠。
“在紋樣、器型、制法等方面,景德鎮瓷器都留存著中亞的痕跡?!本暗骆傆G博物院院長翁彥俊說。
一件由碎瓷片修復完成的白釉執壺讓沙穆拉托夫停下了腳步。壺頸一圈形似羊角排列的紋樣讓他感到格外親切?!盀跗潉e克斯坦大大小小的盤子上經常繪有這種花紋?!鄙衬吕蟹蛞贿呎f著,一邊翻找著手機里自家餐桌上擺放著的有羊角紋裝飾的茶具照片。他告訴記者,羊角紋是中亞游牧民族傳統圖案,在當地錢幣、公司標志等設計上被廣泛使用,執壺壺柄處的卷草紋也在中亞地區隨處可見。
翁彥俊向沙穆拉托夫介紹,除紋飾以外,陶瓷的器型也見證著中國和中亞之間的密切聯系。
“這件執壺壺嘴呈方形,而非中國傳統多見的圓形,是當時的御窯瓷器對中亞器型的借鑒?!蔽虖┛∧闷鹆硪患虊卣f,明朝時期,作為青花瓷主產地的景德鎮為適應海外市場需求,生產了菱花口盤、大扁壺、抱月瓶等大批伊斯蘭風格的產品,與伊斯蘭金銀器、陶器、玻璃器的樣式十分相似。
4月19日,江西省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一盞彩繪碗在展出中。新華社記者趙宇攝
絲路悠悠,以瓷為媒,中國與中亞的陶瓷情緣延續至今?!爸袊?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就和我們國家開始在考古領域合作,進展十分順利?!奔獱柤顾固箛铱茖W院歷史與文化遺產研究所研究員瓦列里·科利琴科說。
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博物館曾接收過一件當地出土的景德鎮窯劃花青白瓷瓶。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舍拉季爾·巴克特古洛夫說,20世紀80年代,這件瓷器在比什凱克附近的村莊被發現,吉方人員與中國考古同行核實后基本確認它為宋代作品。
4月18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外銷瓷博物館,一名參觀者在欣賞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礬紅描金蓮花紋剃須碗。新華社記者趙宇攝
景德鎮與中亞的“瓷緣”不僅在考古合作上體現,還在國家交往間延續。
近日,一輛滿載陶瓷的貨柜車駛離景德鎮陶博城,將貨值80.5萬元人民幣的175件精美工藝陶瓷器具發往海外。這是景德鎮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批復以來,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式出口的首單貨物。
景德鎮海關關長劉釗表示,貨物的順利通關標志著景德鎮的陶瓷小商戶今后可更便捷地向國際市場出口商品,推動陶瓷文化加速走向世界。
景德鎮也以瓷為媒,續寫著中外友誼新篇章。明朝時期,中亞國家來華使節常以金屬器相贈,御窯匠人特意仿其外形制瓷,作為國禮回贈友邦。時至今日,景德鎮瓷器仍時常在重大外交場合亮相宴客。
“瓷器不僅是古代皇室和貴族最向往的禮物之一,也是各國人民文化交融的象征,更是世界互聯互通的見證?!卑涂颂毓怕宸蛘f。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