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網臺、視聽海南客戶端04月28日消息(記者 李莎)4月28日,省三防辦、省減災辦、省森防辦、省應急管理廳(省災害監測預警中心)會同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務廳、省氣象局4個單位開展2023年5月和“五一”假期自然災害風險研判。研判情況及防范建議如下:
一、預測預報情況
(一)氣象災害風險:預計5月和“五一”假期將有四方面氣象災害風險:一是暴雨。各地月累積雨量60~200毫米,較常年偏少15~30%為主;主要降雨時段出現在中旬前中期、中旬末至下旬初期、下旬末期。中旬前期本島可能出現較大范圍暴雨天氣,中旬末至下旬初和下旬末本島北部、東部、中部的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小范圍暴雨天氣。二是氣象干旱。本島各地降雨較常年偏少15~30%為主,本島部分地區氣象干旱將可能出現階段性發展。三是高溫。本島各地平均氣溫26.5~29.5℃,較常年偏高0.1~0.5℃;上旬中后期、5月下旬前中期本島大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高溫(日最高氣溫≥35℃)天氣,極端最高氣溫主要出現在上旬中后期、下旬前中期。四是強對流天氣。預計“五一”節假日前期(4月29日~30日),全島多降水,五指山以北地區局地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北部灣、瓊州海峽、本島東部和西部海面雷雨時將出現7~9級陣風。
(資料圖片)
(二)森林火險:4月29日~5月3日,全島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以1~2級為主,昌江、儋州、東方等市縣部分時段局地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可達3級(可燃)。5月4日~7日,本島中部及西部地區的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為3級,其余地區為1~2級。
(三)水旱災害風險:4月27日8時,全省水庫蓄水量為44.03億立方米,占正常庫容52.2%,較多年同期偏多5.0%,但蓄水分布不均,???、儋州、瓊海、文昌、定安、屯昌、澄邁、瓊中等東北和中部部分市縣蓄水量占正常庫容的45%以上,其他市縣均低于45%。此外,三亞、儋州、瓊海、萬寧、屯昌、白沙、樂東7個市縣蓄水量較多年同期偏少6.6~21.0%;昌江縣石碌水庫降低水位進行除險加固,全縣水庫蓄水量偏少57.1%,石碌水庫偏少63.33%;戈枕、紅嶺以及三亞市大隆、萬寧市萬寧4個大型水庫偏少5.56~47.91%。
(四)地質災害風險:預計5月和“五一”假期,降雨誘發地質災害存在一定風險,主要災種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點關注萬寧、陵水、瓊中、瓊海、保亭、白沙、五指山、三亞、昌江等市縣的中低山丘陵區,工程建設形成的高陡邊坡以及地質災害多發區域、農村切坡建房點、溝谷河道(特別是萬泉河沿岸)、建設工地、山區公路兩側等區域和地段。
(五)海洋災害風險:預計5月,南海大部海域以輕到中浪為主,南海北部將有中浪到大浪。
二、防范措施建議
(一)做好暴雨和強對流天氣防范工作。一是加強地質災害防范措施。暴雨期間,加強地質災害風險區域和地段的監測巡查,發現異?;驗碾U情要邊處置邊上報,必要時直接發出預警信號,立即轉移受威脅群眾。二是加強海上防范措施。密切關注氣象和海洋預報,及時向過往的游艇、公務船、無動力船、工程船等船舶和漁民等發布預警信息,做好海上防范措施。休漁期間,做好漁船的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和防火安全管理。三是加強強對流天氣防范措施。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信息,及時根據預警信息,做好雷雨、大風、冰雹、短時強降雨等災害防范工作,重點關注海上和陸地交通、漁業、旅游設施、廠房工棚、臨時構筑物、戶外廣告牌和樹木等防護措施。四是加強“五一”假期的防范措施。強化涉山、涉海、涉水、涉高空等旅游和戶外設施的安全巡查和防范措施,強化道路交通和旅游景區景點的安全管理,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加強暴雨期間的交通疏導和巡查。
(二)強化供用水管理。各地應未雨綢繆,提前制定供水計劃,加強供用水管理,全力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蓄水量較少的市縣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住有利時機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利用降雨時機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儋州、臨高、昌江、樂東、屯昌、瓊中、五指山、澄邁、???、定安、陵水等前期出現氣象干旱的市縣應加強監測預警和會商研判,及時部署落實防旱抗旱措施。
(三)做好高溫和森林火災防范措施。一是做好森林火險監測預警和防范,強化農事用火、民俗用火以及涉林景區景點火源管理,加強防火巡查、日常檢查、宣傳教育、防火設施建設和火情早期處置,做好應急處置準備。二是加強高溫天氣下的安全生產工作,做好防暑降溫,避免高溫時段戶外作業、高溫天氣長時間露天作業,禁止雷雨天氣高空或上罐作業。
(四)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預計5月份早稻在田面積162萬畝以上,瓜菜在田面積290萬畝,水果286.5萬畝,橡膠768.9萬畝,檳榔259.5萬畝。4月下旬到5月下旬是早稻病蟲集中發生的時期,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處于抽穗至齊穗期的早稻如遇陰雨天氣容易暴發穗頸瘟,應加強早稻病蟲害監測普查,分析研判發生趨勢,針對重發、暴發病蟲要及時組織應急防控、聯防聯控,確保糧食生產不受影響。密切關注天氣情況,針對性采取農業抗旱等防范措施。